卡文大师
 

《少年的你》观后感

  去看了《少年的你》。

  听说过大概情节走向,还是避免不了气恨得攥紧了拳头,在陈念发现椅子上被倒了一滩血的时候;在同学收到关于陈念妈妈的爆料并为之大声起哄的时候;在魏莱纠集女生带着老鼠和刀子去堵陈念的时候……

  我在想,如果陈念被魏莱抓到了会被捅死吗?作恶者会被正法吗?

  可能不会。

  好人历尽千辛万苦受尽遍身欺凌,绝地反击还得搭上自己珍视的东西,甚至同归于尽。坏人无成本作恶。

  作恶者作恶时,叫天不应叫地不灵。作恶者终于死了,执法者从天而降,要追究被欺凌人的责任。

  这个世界有公理吗?

  当陈念问大肚子的女警官你敢把孩子生到这样一个世界上吗,我浑身发冷。

  虽说很不理性很不法治,有时候看到法律奈何不了恶人作恶,就特别渴盼古代的游侠,拔刀相助行侠仗义。

  黄觉的角色对尹昉的郑警官说的那段话,大概意思是校长让你找老师,老师让你找家长,家长远在外地一年才见一面。竟是什么都做不了,一个孩子成了三不管地带。

  想到自己少年时期的经历。班里一个男生人高马大,家境好,家长是当地颇有名有权的医生,独子,被家里溺爱。校外跟混混厮混在一起,在班里作威作福,跟老师能对着干。

  被欺凌的孩子鼓起勇气报告老师,老师批评那个男生,他能跟老师拍桌子对骂。找家长来,家长除了道歉也只会说我家孩子是开玩笑不是认真的;报警?警察会管吗?身上没有伤,那个年代没有手机,没有证据,也管不了。所有大人都只能口头批评两句,然后不了了之。被欺凌的孩子被掐脖子,被扯头发,书本被撕,东西被毁,心里千疮百孔,能做什么呢?

  大人都做不了什么。

  后来听说那个男生成绩太差,被家长找关系塞进了当地的职专,毕业后进了电力局。听说很是滋润。

  呵。

  扯远了。

  校园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,更接近弱肉强食的原始社会。校园暴力并不只是赤裸裸的拳头,故意下绊子,骚扰你,膈应你,孤立你,诬陷你,每一种都杀人于无形。

  抓不到证据,成年人想帮忙心有余力不足,只能靠自己。所以万分理解警官们追问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不求助时陈念的反应。

  有用吗?

  也许有用,也许是来得太迟的有用。

  要忍吗?坏人逍遥自在,自己苟延残喘,心理平衡吗?

  这个世界惯会找理由,给恶人找逃避责任的理由,给好人找忍让原谅的理由。

  可忍让只会令对方得寸进尺。

  校园暴力就像在空中盘旋窥伺的秃鹫,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猎物,谁都不知道谁会是下一个。

  拼死一搏还有破釜沉舟的机会。

  如果能穿越到十几年前的学生时代,想告诉当时的同学,不要怕,不要怕恶人,不要怕旁观者,不要怕背后的老师和家长,豁出命去也要把皇帝拉下马。

  没有小北,我们自己动手。

  抒发完感想我要来东拉西扯一些有的没的了。我不太懂影视,万般凭感觉。

  两位主演演得真的好,很多镜头都是直接怼脸上拍的,一嗔一笑皆被放大。但周冬雨和四字弟弟的表情能把人带到情境里去,不出戏。同床共枕时两人眼角如珠滚落的泪,快被抓时假装侵犯的对视,审讯室里乍然相见的眼神……印象深刻。

  镜头运用似乎也有很多隐喻,我是看了一些点评才看懂,就不予置评了。

  第二次高考阅卷的镜头,配的纯音乐很抓耳朵,还有点耳熟。想了半天,有点像《年轮说》的副歌部分。

  总的来说,拍得很好。

  看得很压抑,心情不痛快。

  世界这么大,比电影更残酷的现实可能正在某个角落上演。导演拍这个题材,演员演这个题材,我们看这个题材,为的是能注意到校园暴力的危害并制止它。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幸遇到或者看到,不要当沉默的旁观者,不要装聋作哑为虎作伥,但凡我们能发声,就是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价值。

PS:所有感想及点评围绕电影展开。没看过原著及东野圭吾的小说,无意参与纠纷,谢谢。

 
评论
 
热度(12)
© 敲棋喝绿酒|Powered by LOFTER